自闭症援助热线:

15215161651

当前位置:主页 > 认识自闭症 >

孩子得了孤独症,家长需要注意什么?

来源:孤独症康复网2022-08-12

孩子得了孤独症,家长需要注意什么?

 
基本信息:男,6岁
疾病类型:儿童孤独症
治疗方案:言语训练、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;感觉统合治疗,行为矫正治疗。
治疗周期:长期康复训练
治疗效果:患儿对外反应逐渐改善,理解、认知能力也逐渐增加,孤独症严重程度较前减轻。
 
(声明: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,为了保护患者隐私,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)
孩子得了孤独症,家长需要注意什么?
 
一、初识患者
 
去年,我在门诊接诊了一位6岁的小男孩。据他父母介绍:孩子在2岁的时候因为言语减少、与人交流意识差在外院诊断为“自闭症”,但未遵医嘱进行治疗。4岁的时候出现了来回踱步的刻板行为,再次就诊,诊断为“孤独症谱系障碍”,间断康复训练。
 
现在已经6岁了,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,只能完成一定型指令动作,有用木棒堆积字母、数字的刻板动作,生活自理能力差,社会适应能力差,与人主动交流意识差,对生活、正常交流产生了影响。因此,家长决定待着孩子来到我院就诊。
孩子得了孤独症,家长需要注意什么?
二、治疗过程
 
了解患儿情况后,对其进行了专科检查,检查发现小孩反应较差,表情呆板,言语简单,不能对答,理解判断力差,计算力无,不主动与人交流,认知力、理解力中度落后,对周边环境无注视,注意力不集中,兴趣狭窄。
 
同时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得分符合轻度孤独症征象,主要表现在与人交往困难,进行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差,交往中主动性差,提示存在明显的孤独症症状。
 
因此根据患儿的情况,决定行头皮针、电针治疗以安神定志,并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,以恢复患儿正常语言、理解认知功能。康复训练内容包括的言语训练、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、感觉统合治疗、行为矫正治疗。
 
经过长达近5月余的系统综合治疗,患儿的对外反应逐渐改善,理解、认知能力也逐渐增加。完成几个周期康复后,我们再次对患儿进行了评估,交往、语言两项得分均有所下降,虽然仍表现在与人交往困难,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差,交往中主动性差,但较第一次入院时有所改善。模仿能力、听觉反应、焦虑反应得分也均有下降,无3分项,提示轻度孤独症征象较入院时有所缓解。
 
三、患者在治疗中注意事项
 
1、医生会不断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,必要时更改治疗方案,因此需要家属理解和配合。
 
2、坚持治疗,不要操之过急,也不要自行中断治疗。
 
3、对于儿童孤独症的治疗,父母扮演的角色也很重要,因此父母要充分的重视和支持,并要有足够的耐心。
 
五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
 
1、家长要积极与患儿沟通,保证一定时间的单独交流,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,使其的注意力更为集中。可通过阅读、游戏培养患其对交往的渴望。
 
2、家长要积极为患儿创建和他人交往的空间,多于其他同龄孩子交往,或者家养宠物,也可减轻其对交往的恐惧。
 
3、在患儿的家庭教育中,要彼此之间统一教育观念,多角度观察孩子,与同龄孩子作比较,客观评价其情况,并重点改善。
 
4、家长要帮助患儿建立自信,要降低标准,努力挖掘、放大孩子的优点,通过表扬、鼓励为其制造成功体验培养积极自信的心态。
孩子得了孤独症,家长需要注意什么?
六、医生感悟
 
孤独症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。一开始,人们认为是由父母抚养方式不当导致的,这一假说一度持续了很长时间。后来,随着研究的深入,逐渐意识到遗传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生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。
 
一般来讲,孤独症的发病时间在出生后36个月内。如果能早期发现并且早期治疗,会显著提升治疗效果。在孤独症的治疗中,康复机构的训练只能是起到一个辅助和助力作用,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,不仅仅是针对特殊孩子,正常孩子同样需要。家长要理解、包容孩子,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快乐的生长环境,并鼓励孩子建立自信,让孩子逐步地融入社会中。
 
此外,普罗大众也应加强孤独症的科普学习和认识。如果遇到这样的小孩,也应给予温暖的关爱和耐心的照顾,避免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导致患儿病情的复发或加重。
重庆自闭症康复指导 儿童自闭症康复方法
友情链接